知识教程
免责声明 知识教程的文章出自公司原创和网络。1、网络文章仅供行业知识参考,并不做于商业用途。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2、网络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,涉及到专业的知识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。
3 月 15 日,冬季供暖停止,这意味着即使是中国最寒冷的北方,气温也开始进入了 “春暖花开” 模式。
说到春暖花开,身为摄影爱好者的你,马上就要面对一个问题:该怎么拍花呢?
如果你还没做好相关的计划,不妨看一看今天的 “抽象花卉” 拍摄技法,一定会对您有所启发,有所帮助。
不知道您是否听过《盲人摸象》这个故事,由于盲人用手触摸感知到的范围有限,它们没办法识别出 “大象” 这个整体,而只识别出了 “柱子”“扇子” 等局部信息。
抽象花卉摄影也基于同样的原理,聚焦于花卉的某个局部(如花瓣的曲线,花朵中心的颜色和花蕊图案等),观众就无法直观地第一眼看出 “这是朵花”,从而产生新鲜感;除此之外,这样还能更好地展现出花卉的某些局部特征。
要想做到这一点,你需要在器材方面做一些准备。
要做到能够放大花卉的局部,让它充满整个画框,你必须要准备一个微距镜头——用不着太高档的,这个题材并不 “吃器材”,重点不在于 “清晰”“锐利”,而在于构图、角度、用光和色彩。
不过,你最好选择焦距稍长一些的微距镜头,因为过短的焦距(如 60mm),意味着你需要离主体更近,太近的话容易让你的影子落在花瓣上。
另外,你的镜头必须具有较大的光圈——根据经验,拍摄这一题材的最佳光圈范围是 f/2.8-3.5,这样能获取足够浅的景深,让画面既足够 “抽象” 又保持美观。
另一个问题是,三脚架是否是必须的。
三脚架确实可以提升画质,也可以避免图像发生不必要的抖动模糊;但正如之前所言,这一题材的画质没那么重要,反倒不如多尝试几个拍摄角度和构图,而带上三脚架反而会限制创作的灵活性。
除非你没有专门的微距镜头,而要用长焦头从远处来拍特写——这种情况下三脚架是必须的——否则最好别用三脚架。
户外拍微距,自然光条件很重要。
和其它题材一样,日出日落前后的一段 “黄金时刻” 是最佳的时间段选择,柔和的光线不容易产生投影,而丰富的暖色调和小角度逆光,也可以用于创造某种情感与氛围。
除此之外,你还可以尝试在阴天或多云天气拍摄。
空中的云层把猛烈的直射阳光 “过滤” 成了均匀的散射光,更容易产生色彩丰富,深度饱和的图像——而在抽象摄影中,色彩是关键。
不够 “抽象”?或许只是因为,你离得还不够近。能不能再近一些?再再近一些?近到不能再近为止?
你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:把你的微距镜头调到最大的放大倍率(可能是 1:1),慢慢接近一朵花,不断缩短距离。
如果觉得光学取景器不方便,可以用 LCD 屏来观察取景范围。
不断地接近,再接近,观察取景器图像的变化,并尝试调整构图。这是一个不断摸索与尝试,但又富有趣味性的过程,并且还可能会带给你一张好片,值得一试。
抽象的花卉照片中什么最容易吸引观众视线?
是花卉的微结构所形成的线条与图案:花瓣边缘构成的蜿蜒曲线;花芯的密集图案;花面上众多纹路形成的辐射状线条……
它们有的比较直观,只需要贴得足够近,就会出现在你的取景框中;有的则需要你具有 “摄影眼”,还需要不断调整角度。
若是想要作品更 “吸睛”,你可能还要利用对比:可以是花瓣与背景的色彩对比,可以是花卉不同部分形成的类型对比(如花瓣的曲线与花蕊或茎的直线)。
前文介绍了一些技法要点和套路,它们的优点是 “成功率较高” 和 “效果较好”,但它们也并不是什么颠簸不破的 “金科玉律”。事实上,有时候,打破这些常规的过程,就是一种对创意的放飞。
比如说,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晨昏/阴天,利用均匀柔和的光线拍照,而要尽量避免直射光产生阴影;但你也可以利用直射光创造的阴影,玩一玩 “光影游戏”:
再比如说,拍花的时候往往都比较注重色彩,但有时候光线不好,存在光影导致色彩不均匀,表现力不佳,这时你不妨尝试拍摄黑白的图像,不表达色彩而专注于展示线条、纹理和质感:
当你按照传统套路拍出了一些 “保底” 的作品之后,不妨再尝试着用这些 “反传统”“反套路” 的方法进行放飞脑洞的创作,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哦~
(来源:使用摄影技巧)
相关文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