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教程
免责声明 知识教程的文章出自公司原创和网络。1、网络文章仅供行业知识参考,并不做于商业用途。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2、网络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,涉及到专业的知识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。
这里就是纳米比亚,也是自由的起点。
▲Johannes Gaechter /摄
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,正如其国歌所唱,是名副其实的勇敢之地。
广袤的草原是猎食动物的故乡,原始文明深藏于神秘部落。数百年的欧洲殖民统治改变不了这片土地的狂野,却碰撞出了异国文明的火花,平添韵味。
追寻自由的你,热爱冒险的你,渴望拥抱大自然的你……都应该踏上这片勇敢之地,用镜头记录生命的奇迹。
▲Will Reynolds /摄
野生动物保护区
荒原上的野性呼唤
纳米比亚地广人稀,野生动物尤其是猎食性野生动物的数量相当巨大,比如,纳米比亚境内观察到的猎豹数量占了全世界猎豹总数的25%。非洲常见猎食动物大都生活在农场附近的区域,人与兽之间的资源冲突无可避免,这也是野生动物保护区开创并服务至今的主要原因。
▲Daniele Parodi /摄
狮子、猎豹、花豹等大型草原猎食动物被称为非洲大猫。大猫基地里,我们有机会观赏世界上时速最快的动物——猎豹奔跑。
▲Matthieu gallet /摄
▲Cathalia Goodall /摄
埃托沙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地域辽阔,地势复杂,是许多珍奇异兽的栖息地。园区内有114种哺乳动物、340多种鸟类,包括“非洲五霸”中的狮子、豹、大象、犀牛等。猛兽的日常生活,此刻竟如此真实地映入眼帘!
▲Matthieu gallet a /摄
辛巴族红泥人
古老文明的守护者
纳米比亚西北部生活着非洲最后的原生态部族——辛巴族。他们也是纳米比亚最后一个半游牧民族。17世纪以来,辛巴族曾一度成为非洲大草原上最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。但在近代文明的冲击下,这个维持着500年前生活方式的原始族群,也不可避免地在走向消逝。正因为行将消逝,我们现在得以一见才更显得弥足珍贵。
▲Sean Tucker /摄
辛巴族人终年用红土混合黄油涂抹在皮肤上和头发上,因此被称为红泥人。这些红泥,一能抵御烈日暴晒,二能防止蚊虫叮咬。本族女子常年袒露上身,每天要花数小时来打扮自己,特别重视发型。她们为避免弄乱发型,晚上通常枕木枕睡觉。
▲Francis Naef /摄
▲Fabrizio Bignotti /摄
鲸湾 海边的动物天堂
鲸湾是纳米比亚第二大城市,坐拥沃尔维斯港这个天然良港。南极寒流将大量的浮游生物和鱼群带来了沃尔维斯港,进而吸引了一大波火烈鸟等鸟类。非洲南部的火烈鸟基本上都聚集在鲸湾。
著名的鹈鹕岬,沙滩上聚集着众多海狮、鹈鹕和成群的海鸥。乘风破浪至此,感觉误闯了动物天堂,不忍惊扰!
颓废方丹
史前文明博物馆
颓废方丹被称为“史前人类精美岩画的露天博物馆”,这里有南部非洲最壮观、保存最完好的岩石雕刻遗迹,也是纳米比亚第一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。
6000多年前,该地的布须曼人就能以大胆、生动的手法描绘出这些动物形象,可见,艺术思维很早就在非洲萌了芽。
不远处的达马拉生活馆,留存着原生态的达马拉土著文化。达马拉是纳米比亚的一个重要种族,占人口总数的8.5%。他们被称为黑人中最聪明的部落人,善于制作和使用工具,依山而居,沿着山石搭建茅屋,自称“石头人”。
苏丝斯黎红沙漠
迷人的红与黑
夕阳下,光线将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雕刻出各种迷人的造型,尤其是“45号沙丘”那曼妙的S线形,光影交相辉映,一半黑一半红,黑得沉静,红得妩媚。这恐怕是世界上色彩最迷人的沙漠。
▲Neha & Chittaranjan Desai /摄
纳米比亚红沙漠还是五大国际黑暗星空保护区之一,夜晚,抬头便是世界最美星空之一的纳米比亚沙漠星空。
▲Luke Sergent /摄
沙漠箭袋树
星空下的虬枝
纳米比亚沙漠的南缘,干旱酷热,全年降雨量不足60毫米。但这里竟然仍有树木生长,树木完全暴露在阳光下,且附近几乎没有水分存在。这些坚强的树木就是箭袋树。箭袋树是一种树芦荟,纳米比亚沙漠是它们的故乡。原住民常常砍下树枝,挖空海绵组织,用它们来当作箭筒,所以称为箭袋树。
▲Oliver O /摄
▲Mark Dumbleton /摄
英国摄影师Florian Breuer在纳米比亚基特曼斯胡普拍摄了《星空下的箭袋树》,并在2013年度英国环境摄影大赛中获奖,这组作品让箭袋树名声大噪。
▲Florian Breuer 《星空下的箭袋树》
来源:御美传媒 网络
相关文章 |